68岁越南女首富张美兰狱中求免死:愿以资产处置为国家带来200万亿越南盾
越南女首富、万盛发集团创始人张美兰(Truong My Lan)因涉及越南史上最大金融诈骗案(涉案金额达304万亿越南盾,约合900亿元人民币)被判处死刑。2025年5月,她在狱中向越南中央综合指导委员会递交请愿书,提出通过重新评估和处置个人资产,为国家至少带来200万亿越南盾(约合556亿元人民币),以换取免死机会。以下是案件关键信息梳理:
一、案件背景与判决
- 指控与罪名
张美兰被控通过其控股的西贡商业银行(SCB)及万盛发集团,挪用银行资金、发行虚假债券、洗钱等,造成约270亿美元(约合199亿美元)的损失,占越南2023年GDP的6%。
越南法院于2024年12月二审维持死刑判决,但根据越南法律,若归还赃款的四分之三以上,可考虑减刑。
- 减刑条件与进展
越南检方要求张美兰至少归还280万亿越南盾(约合798亿元人民币)以避免死刑。截至2025年4月,越南当局已收缴其名下约8万亿越南盾资产,预计后续还能追回约15万亿越南盾。
二、张美兰的主张与策略
- 资产被低估的争议
张美兰在请愿书中指出,其名下1126项财产中,仅726项被政府评估公司估值为97亿美元,但未考虑胡志明市最新土地政策带来的增值(可能上涨3-5倍)。此外,440项资产被完全忽略,若重新评估,政府可多获77亿美元。
- “下金蛋的鹅”计划
她提出凭借30年房地产经验,通过市场化处置资产(如开发、出售等),将资产转化为“持续收益”的项目,为国家带来至少200万亿越南盾(约合556亿元人民币)。其律师江红清表示,这一方案可避免资产贬值,同时加速资金回笼。
三、越南司法与检方的立场
- 法律门槛与执行难度
根据越南最高人民法院第03号决议,需归还赃款的75%以上才可减刑。张美兰的涉案金额高达304万亿越南盾,需归还约228万亿越南盾,而目前仅完成约11%(8万亿越南盾+15万亿越南盾预估),差距巨大。
- 检方的强硬态度
越南检方认为,张美兰的违法行为“后果特别严重”,且其通过空壳公司、虚假债券等手段系统性掏空银行资金,减刑可能性较低。尽管其资产处置提议可能增加回收金额,但能否满足减刑门槛仍存疑。
四、案件影响与社会争议
- 经济与司法的博弈
张美兰案暴露了越南金融监管漏洞,尤其是私人资本对银行的控制问题(她曾通过万盛发集团实质控股西贡商业银行90%以上股份)。案件也引发对越南经济模式(过度依赖房地产与银行资本)的反思。
- 公众舆论的分化
一方面,受害者(如债券投资者)要求严惩张美兰;另一方面,部分人认为其商业贡献曾推动越南经济发展,对其“财富换命”的提议存在同情。
五、未来可能走向
- 资产处置的可行性
若越南政府接受张美兰的方案,需平衡其参与度与监管风险。她提出的“市场化处置”可能加速资产变现,但需确保不损害国家利益。
- 死刑执行的悬念
尽管张美兰试图通过资产回收换取减刑,但检方要求的金额远超当前回收进度。越南司法系统可能维持死刑判决,但最终结果仍取决于资产处置的实际成效。
总结
张美兰的“资产变现换免死”提议反映了越南司法在经济犯罪中的复杂权衡。其案件不仅是个人命运的转折点,更成为越南金融改革与法治建设的缩影。未来,案件的处理结果或将影响越南对资本监管与司法透明度的进一步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