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证监会对操纵市场的重拳出击:三人合计被罚没7.5亿元
近期,中国证监会对多起操纵市场案件作出严厉处罚,其中三名涉案人员因操纵股票被合计罚没7.5亿元,凸显监管机构对市场乱象的“零容忍”态度。以下是具体案例及分析:
一、三起典型案例及处罚详情
- 何某儒案:罚没2.94亿元
- 操纵手法:何某儒控制多个证券账户,通过“封涨停”方式操纵股票,盈利1.47亿元。
- 处罚依据:根据2005年《证券法》第二百零三条,证监会决定没收违法所得1.47亿元,并处以1.47亿元罚款,合计2.94亿元。
- 杨某案:罚没2.8亿元
- 操纵手法:杨某利用连续交易、虚假申报、封涨停等手段操纵“安奈儿”等多只股票,非法获利1.4亿元。
- 处罚结果:没收违法所得1.4亿元,并处以1.4亿元罚款。
- 谢某案:罚没1.77亿元
- 操纵手法:谢某通过连续交易、拉抬股价、虚假申报等方式操纵“渝三峡A”等股票,违法所得8145.26万元。
- 处罚结果:没收违法所得8145.26万元,并处以9570.13万元罚款,合计1.77亿元。
二、操纵市场的主要手段
从上述案例及历史处罚记录看,操纵市场行为呈现以下常见手法:
- 连续交易拉抬股价:通过集中资金优势连续买卖,人为推高或压低股价(如李卫卫案中的“盘中拉抬”行为)。
- 虚假申报与撤单:以涨停价虚假申报后撤单,制造虚假交易量,诱导其他投资者跟风。
- 对倒交易:在控制的账户间虚假交易,虚增成交量,营造市场活跃假象。
- 利用信息优势:通过发布利好消息或内幕信息影响股价(如朱一栋与李卫卫合谋操纵“大连电瓷”案)。
三、监管趋势与意义
- 处罚力度显著提升
- 2025年仅前5个月,证监会已开出多张亿元级罚单,全年罚没金额超23.52亿元(截至2024年12月数据)。
- “没一罚三”或“没一罚一” 成为常态,违法成本大幅提高(如徐阳案被罚没3.96亿元)。
- 立体化追责机制
- 除罚款外,监管机构还采取市场禁入措施。例如,刘某涛被终身禁止交易,娄某被限制3-10年证券交易。
- 操纵市场行为可能面临刑事追责(如李卫卫、朱一栋涉嫌操纵市场罪被移送司法)。
- 技术赋能监管
- 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使监管机构能更精准识别异常交易行为,提升打击效率。
四、总结
证监会通过巨额罚款、市场禁入及刑事追责的“组合拳”,有效遏制了操纵市场行为。2025年的典型案例表明,任何扰乱市场公平的行为都将面临法律严惩,这有助于维护投资者权益和资本市场的长期健康发展。
(注:以上信息综合自证监会公开处罚决定及权威媒体报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