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岁男子食物中毒离世
28岁男子食物中毒离世事件详情及警示
事件概述
2025年5月15日,山东济宁泗水县28岁男子马彬因食物中毒引发急性肝衰竭、肝性脑病及多器官衰竭,抢救无效去世。马彬原定于5月8日结婚,事发前返乡筹备婚礼期间食用了家中自制的鸡肉及隔夜食物,随后出现中毒症状。
中毒原因分析
- 疑似瘟鸡及隔夜食物
- 据知情人透露,马彬爷爷在五一假期期间炖煮了一只疑似患鸡瘟的土鸡,未吃完的鸡肉隔夜后未充分加热即食用。医生初步判断,其摄入的瘟鸡肉及隔夜食物中含有大量致病菌或毒素,导致急性中毒。
- 部分报道提到,马彬还食用了朋友分享的隔夜卤味拼盘,可能进一步加重中毒风险。
- 乙肝病毒携带者的体质因素
- 病历显示,马彬本身为乙肝病毒携带者,变质食物可能诱发其肝脏功能急剧恶化,加速了急性肝衰竭的进程。
- 自行服药延误治疗
- 中毒初期,马彬仅自行服用阿莫西林、布洛芬等药物缓解症状,未及时就医,导致病情恶化至肝性脑病和多器官衰竭。
医疗过程与抢救
- 症状发展:中毒后,马彬出现发热、腹胀、黄疸(皮肤蜡黄、小便发黄)等症状,5月7日被诊断为肝衰竭并转入ICU,接受血浆置换治疗。
- 抢救措施:医生建议通过“换血”治疗清除毒素,当地民众自发组织献血支持,但最终因病情过重,马彬于5月15日晚抢救无效离世。
食品安全警示与建议
- 警惕变质食物风险
- 瘟死禽畜可能携带沙门氏菌、李斯特菌等致病微生物,即使煮熟也可能无法完全杀灭毒素。
- 隔夜食物易滋生细菌,需彻底加热后食用,避免交叉污染。
- 夏季食品安全五要点
- 保持清洁:勤洗手,保持厨房卫生。
- 生熟分开:刀具、案板需区分生熟食材,避免交叉污染。
- 烧熟煮透:肉类、蛋类需充分加热至安全温度(≥70℃)。
- 安全储存:易腐食品需冷藏保存,避免长时间常温放置。
- 安全水源与食材:选择新鲜、正规渠道的食材。
- 特殊人群需格外注意
- 乙肝病毒携带者、免疫力低下者应避免食用高风险食物(如生食、隔夜肉类),一旦出现腹痛、黄疸等症状需立即就医。
社会反响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