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考作文题已经公布,以下是全国各卷的作文题目及解读:
全国一卷:民族魂
题目内容:
阅读以下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 “他想要给孩子们唱上一段,可是心里直翻腾,开不了口。” —— 老舍《鼓书艺人》
- “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 艾青《我爱这土地》
- “我要以带血的手和你们一一拥抱,因为一个民族已经起来。” —— 穆旦《赞美》
写作要求:
请根据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联想和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解读:
- 主题:围绕抗战胜利80周年纪念,从国家苦难的文学记忆出发,引导考生思考民族精神的传承。
- 立意方向:可以从民族苦难与复兴、对祖国与人民的热爱、普通人的坚守、民族脊梁等方面展开。
- 写作建议:三则材料各有侧重,但相互交织,考生可思辨其内在关联,对个体与集体、平凡与伟大、苦难与希望、历史与未来等关系进行深度思考。写作时需注重情感体验,用精准的语言传递真情实感。
全国二卷:梦的赠予
题目内容:
阅读以下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 “昨夜闲潭梦落花” ——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 “我欲因之梦吴越” ——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 “铁马冰河入梦来” ——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
写作要求:
请根据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联想和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解读:
- 主题:围绕“梦的赠予”,引导考生思考“梦”既有“梦境”的具体性,又有“梦想”的普遍性。
- 立意方向:考生需注意“梦的赠予”这一情境的想象性,基于日常经验,通过“梦的赠予”实现“我们—他人”的联结,体现心中有梦且心中有他人。
- 写作建议:考生可讨论将梦赠予他人时“世界将会怎样”或“我们将会怎样”,也可从古诗生发开去,辨析梦的不同分享方式,还可发掘梦的某一方面特质,偏于议论或借叙事展现思考、抒发情感均可。
北京卷
微写作(10分):
从以下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超过150字。
- 学校国学社拟邀请一名学者来校做题为“古人的修身观”的讲座,请你给社团公众号写一段关于讲座的宣传语,吸引更多同学来听。
- 教师节到来之际,班级准备开一次班会,为老师们颁奖,请你参与奖项设计。你最想设计一个什么奖,为什么?
- 请以“轻”为题目,写一首小诗或一段抒情文字。
作文(50分):
从以下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
- “第二次呼吸”:运动员在中长跑时会出现“极点”反应,但通过调整节奏、激发斗志,越过极点后,身体会重获活力,奔跑会进入新阶段。请以“由‘第二次呼吸’说开去”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 “当数字闪耀时”:生活中,到处都有数字在闪耀,如比赛记分牌、新年倒计时、车站电子时刻表、智能家电显示屏等。请以“当数字闪耀时”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解读:
- 微写作:贴近生活,注重语言得体与吸引力,如宣传语、奖项设计、抒情文字等。
- 作文:紧扣时代脉搏,如“第二次呼吸”可联系个人成长、奋斗精神;“当数字闪耀时”可结合科技与生活的关系,展现数字时代的美好瞬间。
上海卷
题目内容:
有学者用“专”“转”“传”概括当下三类文章:“专”指专业文章;“转”指被转发的通俗文章;“传”指获得广泛传播的佳作,甚至是传世文章。他提出,专业文章可以变成被转发的通俗文章,而面对大量“转”文,读者又不免期待可传世的文章。
写作要求:
请以“由‘专’到‘传’,必定要经过‘转’吗?”为题,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认识与思考。要求自拟题目;不少于800字。
解读:
- 主题:围绕专业文章、通俗文章、传世文章的关系,探讨文化传播的路径与价值。
- 立意方向:考生可思考“专”“转”“传”三者之间的关系,是否必须经过“转”才能达到“传”,或是否存在其他路径。
- 写作建议:结合社会生活中的实际案例,如网络文章的传播、经典作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