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后摄影师商拍被景区人员抢设备
事件概述
2025年5月14日,00后摄影师小袁在昆明滇池边的海晏村进行商业拍摄时,被景区管理人员以“禁止商拍”为由强行抢走笔记本电脑并驱赶。小袁表示现场未见任何禁止商拍的公示标识,报警后警方到场协调,设备才被归还。律师指出,景区管理方虽有权禁止商业拍摄,但私自扣押设备的行为涉嫌违法。
法律争议与分析
- 景区管理权限的边界
- 景区若在规划或管理文件中明确禁止商业拍摄,可依法要求游客遵守。但管理方需通过显著标识(如公示牌)提前告知游客,否则可能构成程序瑕疵。
- 私自扣押他人设备属于侵犯财产权行为,需通过法律程序(如法院裁定)才能实施强制措施,景区人员无权直接处置。
- 商拍行为的合理性
- 商拍(如古风写真、网红打卡)近年成为旅游热门需求,但部分摄影师长期占据景区优质机位,可能影响其他游客体验,引发矛盾。
- 需平衡商业需求与公共空间权益,例如通过预约制、分时段拍摄或划定特定区域缓解冲突。
商拍管理的建议
- 明确规则与公示
- 景区应在入口、官网等渠道清晰标注是否允许商拍,并说明具体限制(如时间、人数、设备类型)。
- 对违规行为制定分级处罚措施(如警告、罚款),而非直接扣押设备。
- 行业规范与协作
- 推动行业协会制定商拍行为准则,例如限制单次拍摄时长、收取场地费等,既保障景区权益,也为摄影师提供合法合规路径。
- 鼓励景区与摄影师合作开发特色拍摄路线,将商拍转化为旅游资源。
- 法律救济途径
- 受影响的摄影师可通过报警、民事诉讼(索赔设备损坏或精神损失)维护权益;景区若违规管理,可能面临行政处罚或声誉损失。
类似案例参考
- 街拍争议:2023年“国企高管牵手门”事件中,街拍摄影师因拍摄敏感内容引发舆论风波,虽未直接担责,但凸显了公共拍摄的法律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