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流logo

鲍威尔“认错”:旧框架不再适用,长期低利率时代已结束

鲍威尔“认错”:旧框架不再适用,长期低利率时代已结束 美联储主席杰罗姆·鲍威尔近期多次公开表示,现行货币政策框架已无法适应当前经济环境,并明确指出长期低利率时代可能已经结束。以下是关键分析:

一、旧框架的局限性

  1. 平均通胀目标制的反思 鲍威尔承认,2020年制定的“平均通胀目标制”(Average Inflation Targeting,AIT)在应对近年通胀飙升时存在不足。该框架允许通胀在一段时间内高于2%目标以换取就业增长,但疫情后通胀失控(2021-2022年核心PCE一度接近6%)表明,过度容忍通胀可能引发更大的经济风险
  1. 供应冲击常态化 疫情、地缘冲突(如俄乌战争)、特朗普政府关税政策等导致的供应冲击频率和持续性增加,使得传统菲利普斯曲线(通胀与失业率的负相关)关系弱化。鲍威尔指出,经济和央行需适应“供应冲击更频繁、更持久”的新常态

二、新框架的调整方向

  1. 回归灵活通胀目标制 美联储计划放弃“平均通胀目标制”,转而采用更灵活的通胀目标框架。这意味着:
  1. 长期利率上行趋势 鲍威尔明确表示,长期实际利率可能高于2010年代水平,主要受以下因素驱动:

三、政策转向的“变”与“不变”

  1. “变”:明确降息时机
  1. “不变”:数据依赖与风险平衡

四、长期低利率时代的终结

  1. 实际利率上行压力 鲍威尔指出,疫情后实际利率(名义利率减去通胀)已显著上升,反映经济环境变化。长期利率中枢可能从2010年代的接近零转向正区间,这对企业融资成本和居民债务(如房贷)产生深远影响。
  2. 全球货币政策范式转变 美联储的调整标志着全球央行从“超宽松”向“中性利率”回归的开始。欧洲央行、日本央行等可能跟进调整政策框架,以应对通胀波动性和地缘风险。

五、未来挑战与风险

  1. 政策执行的复杂性
  1. 市场预期的分化

总结

鲍威尔的“认错”本质上是对2020年政策框架的修正,而非简单的“错误”。新框架的核心是适应供应冲击常态化、通胀波动性上升的现实,并通过更灵活的政策工具平衡就业与通胀目标。长期来看,低利率时代结束将重塑全球资产定价逻辑,企业和投资者需提前应对融资成本上升和政策不确定性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