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美贸易谈判关键信息总结
1. 谈判背景与达成协议的动因
- 特朗普关税政策冲击:2025年4月,特朗普政府宣布对全球商品征收10%的“最低基准关税”,并对钢铁、铝、汽车等特定产品加征25%关税。英国作为美国最大贸易伙伴(2024年对美货物出口占其出口总额16%),面临年损失数千万英镑的风险。
- 英国战略需求:英国寻求通过谈判降低关税对汽车、钢铁等关键行业的影响,同时扩大对美农产品出口。此外,英国希望借此巩固与美国的经济关系,为后续与欧盟谈判争取空间。
2. 协议核心内容
- 关税调整:
- 美国对英国:汽车关税从27.5%降至10%(限前10万辆/年),钢铁和铝关税降至零;保留10%的基准关税作为最低要求。
- 英国对美国:平均关税从5.1%降至1.8%,取消对乙醇、牛肉、烟草等产品的关税,降低约2500种美国商品的进口税(如橄榄油、葡萄酒)。
- 市场准入:
- 美国允许英国罗尔斯-罗伊斯航空发动机及零部件免税进入;英国向波音公司采购价值100亿美元的客机。
- 双方互增牛肉出口配额(每年1.3万吨),美国农产品(乙醇、牛肉等)获得英国市场准入。
3. 双方让步与争议点
- 英国让步:
- 降低对美国食品和农业产品的关税,但拒绝接受美国“氯洗鸡”和“激素牛肉”标准(避免与欧盟兽医协议冲突)。
- 加快美国商品通关程序,减少农业、化工等领域非关税壁垒。
- 美国保留立场:
- 10%基准关税未取消,且对药品、电影行业可能加征关税的威胁仍未解除。
- 数字服务税(2%)未调整,英国科技公司(如Meta、谷歌)仍需缴纳。
4. 协议影响与评价
- 积极意义:
- 英国:保护汽车、钢铁行业数千岗位,缓解特朗普关税对经济的冲击;为后续与欧盟谈判争取主动权。
- 美国:创造约50亿美元农产品出口机会,巩固与英国的盟友关系。
- 局限性:
- 协议仅覆盖特定行业,未解决长期贸易协定(FTA)问题,且细节(如药品关税)仍待谈判。
- 英国国内批评声音认为协议“被特朗普坑了”,因美国基准关税仍高企。
5. 未来展望
- 后续谈判重点:药品、半导体、关键矿产等领域关税问题,以及数字服务税的潜在调整。
- 全球贸易风向标:英美协议可能推动其他国家与美国的谈判,但特朗普政府的不可预测性(如突然加征电影关税)仍存风险。
6. 背景补充:谈判波折
- 长期僵局:早在2023年,美英自贸协议谈判已陷入停滞,拜登政府搁置“基础性协议”计划;2025年谈判重启后,双方在食品标准、数字税等问题上反复博弈。
- 政治因素:英国首相斯塔默需在5月19日英欧峰会前达成协议,以平衡对美、对欧关系;特朗普则试图通过协议缓解国内经济不满情绪。
总结
英美贸易协议是双方在特朗普关税压力下的短期妥协,虽缓解了关键行业的关税冲击,但未解决深层次分歧。协议的达成体现了英国在脱欧后寻求独立贸易政策的努力,同时也暴露了其在与美国谈判中的结构性弱势(如难以通过报复性措施反制关税)。未来,双方需在药品、数字税等领域进一步协商,而全球贸易局势的不确定性仍将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