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江洪自传:我执掌格力的24年》是格力电器前董事长朱江洪先生的个人回忆录,全书共15章,约21万字,详细记录了他从1988年至2012年执掌格力电器24年间的奋斗历程与管理经验。这本书不仅是格力电器发展历程的真实写照,更是一部企业管理的经典教材。
朱江洪1945年出生于广东珠海,1970年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原华南工学院)。毕业后,他被分配到广西百色的一家机械厂工作,从一名普通工人逐步成长为工厂的厂长。1988年,他回到家乡珠海,进入珠海特区工业发展总公司工作。1992年,他被委派为格力电器的总经理,开启了长达24年的格力生涯。
朱江洪在执掌格力期间,带领公司从一个濒临倒闭的小厂,逐步发展成为中国空调行业的龙头企业。他通过技术创新、市场开拓和队伍建设,确立了格力在空调领域的领先地位。在他的领导下,格力不仅实现了技术领先,还建立了独特的“格力模式”,即通过自主研发和严格的质量控制,打造了格力品牌的市场竞争力。
朱江洪在自传中多次提到董明珠,他认为董明珠的成功离不开格力这个平台。1994年,朱江洪推荐董明珠担任经营部负责人,1997年,他力排众议,推动董明珠成为格力电器的销售副总。2001年,朱江洪退休后,董明珠接任格力电器总经理。朱江洪认为,董明珠的个人努力和格力的平台共同成就了她的成功。
朱江洪在自传中强调了格力的企业文化,即“忠诚、友善、勤奋、进取”和“少说空话,多干实事”。他提倡低调做人、高调做事,反对浮夸和虚假宣传。他认为,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员工的努力和忠诚,而领导者的行为标准和道德取向是决定企业成败的关键。
朱江洪一直强调科技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他认为,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重视科技创新。格力每年投入大量资金用于技术研发,力求在核心技术上取得突破。朱江洪还提到,格力在核心部件的制造能力上不断加强,逐步摆脱了对进口部件的依赖。
朱江洪在自传中也提到了格力的国际化战略。他认为,格力的国际化做得还不够好,出口产品中相当一部分是贴牌生产,品牌价值未能充分体现。他指出,国际化需要大量的市场推广和售后服务投入,短期内可能难以见到回报,但长期来看,这是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尽管朱江洪在格力的24年里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他也坦言有几个遗憾。其中之一是格力的国际化进程不够理想,另一个是技术工人的培养不足。他认为,培养一个技术工人需要十年以上的时间,而当前社会对蓝领工作的重视不够,导致技术工人的短缺。
朱江洪一生低调,不追求名利,更注重企业的长远发展。他强调做企业是一个自我修炼的过程,领导者需要具备高尚的品德和坚定的信念。他反对浮夸和虚假宣传,提倡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
《朱江洪自传:我执掌格力的24年》不仅记录了格力电器的发展历程,更展现了朱江洪作为企业家的智慧和远见。这本书对于企业管理者和创业者来说,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参考书。通过阅读这本书,读者可以深入了解格力从一个小厂成长为行业巨头的全过程,以及朱江洪在企业管理中的独到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