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第二批海棠作者被捕?
1. 背景与事件概述
2025年5月,甘肃兰州警方再次传唤多名在台湾“海棠文学城”创作BL(Boys' Love,男男爱情)作品的作者。这些作者多为20多岁的年轻人,部分人因经济原因通过写作补贴家用,但稿费收入普遍较低,甚至有些作品是免费开放阅读的。此次行动引发了广泛的社会争议,尤其是在法律适用性、执法尺度以及文化表达自由等方面。
2. 法律争议与批评
此次事件的核心争议在于法律的适用性与合理性。
- 法律滞后性:有律师指出,现行法律中关于“传播淫秽物品牟利罪”的标准制定于互联网尚未普及的时代,如今1万次或5000次的点击量已难以被视为高门槛。这导致许多作者因作品涉及情色情节而被定罪,但其社会危害性并不大。
- 量刑过重:部分舆论质疑,相比强奸、猥亵等对社会造成直接伤害的案件,BL作者的刑罚显得过重。例如,2024年3月,江西省九江市潯陽區法院对两名与不满14岁幼女发生性关系的嫖客分别判处2年及2年10个月有期徒刑;而BL作者仅因作品涉及情色情节,便被判4年6个月。
- 异地执法争议:此次行动被部分舆论批评为“远洋捕捞式执法”,即警方跨省抓捕作者,可能涉及个人或部门利益驱动,而非基于法律原则。
3. 社会反响与舆论争议
- 支持者观点:部分人认为,BL作品涉及情色情节,可能对未成年人产生不良影响,因此需要严格审查。
- 反对者观点:更多人认为,此次行动是对文学创作自由的压制,尤其是针对小众群体的打压。BL作品作为一种文学表达形式,不应被简单地归类为“淫秽物品”。此外,许多作者的收入微薄,甚至未从中获利,却仍面临刑事处罚,这引发了对司法公正性的质疑。
- 律师与学者的批评:河南怀律师事务所律师赵一婕指出,相关法条已难以适应互联网时代的需求,建议政府更新法律标准。德禾翰通成都律师事务所主任李昆蔚则认为,控方应从刑法谦抑性出发,对情节轻微、真诚悔改者依法酌定不起诉,而非批量起诉,给作者留下刑事案底。
4. 行业影响与未来展望
- 行业发展的复杂性:中国网络文学在过去几年中迅速增长,吸引了数亿用户和大量新作者。然而,严格的审查制度使得许多作者不得不转向海外平台创作,如台湾的“海棠文学城”。但即便如此,他们仍面临法律风险。
- 法律与政策的调整需求:此次事件引发了关于内容平台与作者责任划分、文学表达与淫秽界限区分的讨论。有观点认为,应引入文艺作品分级制度,以更合理地管理网络文学内容。
- 社会不稳定性的担忧:大规模起诉BL作者可能带来社会不稳定因素,尤其是对小众群体的打压可能引发更多争议。因此,政府亟需澄清与更新相关法律标准,以平衡文化表达自由与社会管理之间的关系。
5. 总结
第二批海棠作者被捕事件反映了中国网络文学行业在快速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法律与社会挑战。一方面,网络文学的繁荣为作者提供了新的创作机会;另一方面,严格的审查制度和法律滞后性使得许多作者面临法律风险。此次事件不仅引发了对法律适用性的质疑,也促使社会重新思考文学创作自由与司法公正之间的平衡。未来,政府需要在保护社会秩序的同时,尊重文化多样性与个体表达权利,以实现更加和谐的行业发展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