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26日,大连万达集团及其法定代表人王健林因一笔1.86亿元的强制执行案件被甘肃省兰州市中级人民法院限制高消费。这一事件迅速引发公众和业界的广泛关注。然而,仅三天后,即9月29日,王健林的限高信息在中国执行信息公开网上被取消。
万达集团内部人士对此事件作出回应,表示此次限高是由于万达下属项目公司经济纠纷导致的。他们强调,双方此前一直在通过多种方式协商解决,此次限高可能是由于执行层面的信息不对称造成的。这一解释也得到了多家媒体的报道。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限制被执行人高消费及有关消费的若干规定》,被限制高消费的个人和企业将面临一系列消费限制,包括:
尽管限高措施在短时间内被取消,但这一事件仍然引发了外界对万达集团债务问题的关注。根据法律,限高措施的解除通常有以下几种方式:
此次限高事件背后,是万达集团近年来面临的巨额债务压力。根据公开信息,截至2025年9月,万达集团及其旗下公司共有10条被执行人信息,被执行总金额超过52.6亿元,且涉及47条股权冻结信息。 万达集团的债务问题可以追溯到2016年的对赌协议。当时,王健林决定将万达从港股退市并冲击A股市场,但因监管政策变化,万达未能成功上市。这一失败导致万达需要按12%的年利率回购股份并支付利息,从而加剧了债务负担。 为了缓解资金压力,万达集团自2023年起开始大规模出售资产,包括80多座万达广场、文旅项目、酒店等。尽管如此,万达的债务问题仍未得到根本解决。
尽管此次限高措施已被取消,但万达集团的债务问题仍然严峻。根据分析,万达的债务化解过程将是一个长期且复杂的过程,不仅考验王健林的资本运作能力,也取决于房地产行业政策环境和资本市场信心的边际改善。 此外,万达集团的股权冻结和被执行信息表明,其债务问题涉及多个领域,包括银行贷款、信托计划等。未来,万达集团需要继续通过资产出售、债务重组等方式来缓解资金压力。
此次王健林被限制高消费事件虽然在短时间内被解除,但它再次暴露了万达集团的债务危机。尽管万达集团通过出售资产和协商解决部分纠纷来缓解压力,但其债务问题仍未得到根本解决。未来,万达集团需要在资本运作、债务管理和业务转型等方面做出更多努力,以实现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