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流logo

南京照相馆“日军的谎言”预告

电影《南京照相馆》的“日军的谎言”预告片通过紧张的镜头语言和真实的历史细节,揭示了日军在南京大屠杀期间的双重面孔。以下是预告片的主要内容和亮点:

1. 日军的双重面孔

预告片开篇,翻译王广海(王传君饰)的威胁指令“一会儿镜头对着你们的时候,都给我笑!脑子清楚点。”瞬间将观众带入1937年南京的寒冬。日军一面假扮友好,施舍食物,强迫南京百姓摆拍“亲善”照片,企图用这些照片粉饰侵略暴行;另一面,却对记录日军屠城暴行的照片加盖“不许可”印章,严禁发布与传播,妄图掩盖真相。这种虚伪与残忍的对比,令人震撼。

2. 真实历史场景的还原

预告片中高度还原了南京大屠杀期间日军的标志性暴行场景:

3. 小人物的觉醒与抗争

影片聚焦一群普通南京百姓,他们原本只想活命,但在目睹日军暴行后,逐渐觉醒,决定冒死保存罪证。邮差阿昌(刘昊然饰)在暗房中颤抖冲洗底片的紧张,以及他在混乱的南京街头目睹暴行时的惊恐眼神,展现了一个普通人从恐惧到觉醒的心理变化。

4. 罪证照片的保存与传递

影片的核心情节围绕“京字第一号证据”展开。1938年,南京华东照相馆学徒罗瑾在冲洗日军军官送来的胶卷时,发现其中包含日军暴行的照片。他偷偷加印了30余张照片,精选16张制作成相册,并在相册封面画了一幅象征耻辱与抗争的图案。这本相册后来由吴旋秘密保存,并在抗战胜利后提交至南京审判战犯军事法庭,成为审判日本战犯谷寿夫的重要证据。

5. 文化侵略的揭露

除了暴力屠杀,影片还揭露了日军的文化侵略阴谋。日军不仅进行武器战争,还通过分门别类地打包玉器、瓷器、字画等文物,准备运回日本,试图抹去中国文化的历史痕迹。这种对文化的泯灭与对生命的屠戮同样残酷,影片通过这一情节展现了更多日军侵略南京背后的真相。

6. 导演的创作意图

导演申奥表示,通过“照相馆”这一微观切口复刻历史影像,旨在以小见大,让观众直观感受史料中的画面如何从“显影液”走向“真相曝光”,从而唤醒民族记忆。影片不仅是一次对历史的回顾,更是一次对未来的警示。

7. 观影体验与社会价值

影片通过高度还原的历史场景和真实事件,让观众在观影过程中感受到历史的沉重与真实。同时,影片也传递了“照片会褪色,但罪证永存”的历史观,提醒人们铭记历史,珍惜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