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核潜艇基地分布
根据公开报道,中国的核潜艇基地主要分布在以下海域:
沙子口基地:位于青岛附近,地处黄海西岸的战略要冲,该基地的隐蔽性较好
。
小平岛基地:位于中国东北的大连和旅顺之间,是中国最早的核潜艇基地
。
海南三亚基地:据报道,中国在海南三亚建造了亚洲最大的核潜艇基地,部署了解放军最新型的核潜艇
。
中国核潜艇基地的建设历史
中国核潜艇基地的建设始于20世纪50年代,当时中国决定自主研制核潜艇。1958年,中国核潜艇研制工作正式拉开序幕,同年,潜艇核动力设计团队组建,并开始初步设计
。
1965年,中央决定选择地处西南的一片山区作为建造核潜艇陆上模式堆的厂址,即九〇九基地。1967年4月,核潜艇陆上模式堆主厂房破土动工,建设正式启动
。
1970年8月30日,中国第一代核潜艇陆上模式堆实现满功率运行,发出了中国的第一度核电。同年12月26日,中国第一艘核潜艇正式下水,经过4年的海上试验,1974年8月1日,中国第一艘核潜艇命名为“长征一号”并交付海军正式服役
。
基地的建设对中国的核潜艇发展的影响
基地的建设对中国核潜艇的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首先,基地的建立为核潜艇的研发、试验和生产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和设施。例如,九〇九基地的建立使得中国能够成功研制出核潜艇陆上模式堆,从而解决了海基战略核威慑力量建设中最关键的动力问题
。
其次,基地的建设也极大地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增强了国家的国防实力和国际影响力
。
基地的位置选择
基地的位置选择通常考虑到以下几个因素:
隐蔽性:基地通常选择在隐蔽性较好的地方,如沙子口基地,地处黄海西岸,周围有山峦和绝壁掩护
。
战略位置:基地的位置往往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如沙子口基地与古镇口的航母基地之间的距离不足70公里,两大基地集中于青岛附近,显示出这一区域的战略重要性
。
交通便利性:基地需要有良好的交通条件,以便于设备的运输和人员的流动。
环境适应性:基地的建设需要考虑当地的气候、地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