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法租界的著名建筑及其建筑风格
上海法租界是上海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筑风格和特色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上海的城市风貌。以下是一些著名的法租界建筑及其特点:
- 武康大楼
- 历史背景:武康大楼,原名诺曼底公寓,由匈牙利著名建筑师邬达克设计,始建于1924年,是上海第一座外廊式公寓大楼。
- 建筑风格:其红砖外墙、拱门长廊,建筑立面满满的欧式情韵,被誉为“上海最美公寓建筑”
。
- 圣心大教堂
- 历史背景:圣心大教堂是上海法租界内一座著名的天主教堂,建于1914年。
- 建筑风格:其哥特式建筑风格,尖塔高耸,气势雄伟,成为法租界的一大地标
。
- 石库门建筑
- 历史背景:石库门建筑起源于战乱时期,江浙一带的富商、地主、官绅纷纷拥入租界寻求庇护,外国的房产商乘机大量修建住宅,形成了独特的石库门建筑群。
- 建筑特点:石库门建筑一般三开间或五开间,砖木结构,坐北朝南,进门是天井,正面客堂,两侧厢房。穿过客堂,是楼梯和后天井,后面是披屋,用作厨房或堆放杂物。二楼房间布局相似,整体保持了中国传统建筑风格
。
- 其他法式建筑
- 历史背景:由于上海曾经有过法租界的原因,故法国风格的建筑在上海众多近代建筑中占居着十分重要的位置。
- 建筑风格:法式住宅往往都具有庄重、大气的风格并且左右对称、注重装饰,还比较多地喜欢用天然石材饰面,即便是做了砖面,也要在墙面的转角处镶嵌上一块块错综的隅石以示美观。这种住宅另有一个很醒目的特征就是采用孟莎式屋顶
。
这些建筑不仅体现了法国的建筑风格,也反映了当时上海租界的繁华与奢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