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拿马地峡是连接太平洋和大西洋的重要通道。16世纪初,西班牙殖民者首次提出开凿运河的设想。19世纪末,法国工程师费南迪·德·雷赛布(Ferdinand de Lesseps)在建造苏伊士运河成功后,尝试在此建造运河,但因疾病肆虐和技术困难而失败。
1903年,美国支持巴拿马独立并获得运河修建权。1904年开工建设,在首席工程师乔治·华盛顿·葛塔尔斯(George Washington Goethals)的带领下,通过创新的船闸系统解决了地形和海拔差异问题。1914年,这条连接两大洋的水道正式通航。
巴拿马运河对美国具有重要的战略和经济价值。约40%的美国海军物资需要通过运河运输,使其成为美国军事部署的关键支撑。随着中国在运河周边影响力扩大,特别是香港企业参与港口运营,美国对运河控制权的关注度显著提升。
自2017年巴拿马加入"一带一路"倡议以来,中国在当地的投资主要集中在港口、能源等基础设施领域。这些投资为巴拿马带来经济机遇,同时也引发美国的战略担忧。2023年,巴拿马在美国压力下选择不再续签"一带一路"协议。
面对中美博弈,巴拿马采取审慎的外交政策。虽然退出"一带一路",但仍维持与中国的经济往来。同时,巴拿马积极发展多元化的国际经济关系,以降低对单一国家的依赖度。巴拿马政府坚持运河的中立性,努力在维护国家主权的同时平衡各方利益。
巴拿马运河管理局(ACP)根据市场需求调整收费标准,直接影响全球航运成本和贸易格局。收费政策的变化可能导致部分船东选择替代航线,如绕行好望角,这凸显了运河在全球供应链中的重要地位。
在当前复杂的国际形势下,巴拿马运河的战略价值日益凸显。巴拿马政府在维护国家主权的同时,致力于确保运河的中立性和可持续发展,这将持续影响全球贸易格局的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