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战结束后,1991年苏联解体,俄罗斯继承了苏联的大部分国际责任。1992年,时任北约秘书长曼弗雷德·韦尔纳(Manfred Wörner)与俄罗斯总统鲍里斯·叶利钦(Boris Yeltsin)会面,双方宣布进入合作伙伴关系新阶段。然而,随着北约推进东扩政策,俄罗斯开始感受到战略纵深的减少和国家安全的威胁。1999年南斯拉夫军事行动更是加剧了双方的猜疑,导致俄罗斯中断与北约的所有关系。
乌克兰作为欧亚之间的战略要地,其地位举足轻重。2004年的"橙色革命"(Orange Revolution)和2014年的"广场革命"(Maidan Revolution)不仅是乌克兰国内政治变革,更凸显了其在国际地缘政治中的关键地位。对西方而言,乌克兰是抵御俄罗斯影响力的前沿;对俄罗斯而言,则是维护势力范围的重要屏障。
2014年克里米亚危机后,乌克兰明显倾向西方阵营,这触动了俄罗斯的战略底线。乌克兰的战略选择不仅关系到该国发展方向,更直接影响欧亚地区的力量平衡。北约在乌克兰问题上的立场和行动,进一步加剧了与俄罗斯的紧张关系。
北约自1999年开始的扩张,先后吸纳了波兰、匈牙利、捷克等国,2004年又迎来波罗的海三国、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的加入。这种持续扩张使俄罗斯感受到直接的战略压力,促使其加强军事部署和战略调整。
在当前复杂的国际形势下,欧洲安全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北约成员国普遍增加军费开支,加强军事演习。同时,能源安全问题也成为重要考量因素,欧洲各国正在努力减少对俄罗斯能源的依赖。
面对这一局势,俄罗斯与北约的关系发展将继续受到地缘政治、军事安全、经济利益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双方需要在维护各自利益的同时,探索建立新的战略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