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巴西贝伦(Belém)举行的COP30气候峰会上,全球迎来《巴黎协定》十周年。数据揭示了一个严峻的现实:尽管各国作出承诺,化石燃料排放仍在持续增长。在当前时间紧迫的形势下,本次峰会亟需从承诺转向实际行动。
来自近200个国家的领导人齐聚贝伦参加COP30,共同回顾过去十年的进展。《巴黎协定》于2015年通过并于2016年生效,设定了将全球升温控制在较工业化前水平"远低于2°C"以内,并努力限制在1.5°C以内的目标。然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2025年排放差距报告显示,目前的政策和承诺将导致地球温度上升2.3-2.5°C,仅比去年预估的2.6-2.8°C略有改善。
世界气象组织(WMO)数据显示,2025年前八个月的温度显著高于工业化前水平,between 2015 and 2025将出现有记录以来最温暖的11年。仅在美国,2025年上半年就发生了14起损失超过10亿美元的气候灾害,总成本超过1000亿美元。这些数据清晰地表明,气候变化已从抽象概念转变为切实影响人类生活的现实。
当前的政策执行效果与全球减排目标之间存在显著差距。COP30主席安德烈·科雷亚·多拉戈(André Corrêa do Lago)的谨慎表态反映了各方在行动力度上的分歧。专家建议应重点关注三个方面:
提高减排目标:各国需要制定更有力度的国家自主贡献(NDCs),确保与1.5°C温控目标相符。
加快政策落实:将现有承诺转化为具体行动,缩短承诺与实施之间的时间差。
完善支持机制:加强资金、技术和转型支持,推动化石燃料替代进程。
会议举办地贝伦位于巴西亚马逊地区,象征着全球气候治理的核心议题:森林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和原住民权益。来自南美各地的原住民代表强调,他们正在承受气候变化的最直接影响,呼吁国际社会采取更多实质性行动。这凸显了气候变化不仅关乎数据和模型,更直接影响着真实的人群和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