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流logo

再生城市主义:智慧城市的进阶之路

再生城市主义的兴起

随着智慧城市模式遭遇瓶颈,一个新的范式——再生城市主义正在重新定义开发商、投资者和城市领导人衡量价值的方式,将宜居性、韧性和长期回报联系在一起。

在过去二十年里,基于传感器和数据的智慧城市主导了政府和开发商对城市未来的想象。但随着人口激增,这一模式的局限性日益凸显:仅靠技术无法解决不平等、资源短缺或社会断裂等问题。

未来食品研究所(Future Food Institute)创始人萨拉·罗弗西(Sara Roversi)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我们已经达到了优化的极限,再生是为生命再次繁荣创造条件。"再生城市主义的目标不是优化系统,而是恢复系统,将城市视为可以修复自然、重建社区并维持长期价值的生态系统。

从理念到实践

东京建物(Tokyo Tatemono)城市开发部主管泽俊和(Toshikazu Sawa)表示:"仅仅维持现状已经不够了。再生能够恢复和增强城市生活的生态、文化和社会活力。"

建筑环境占全球排放量近40%,资产价值超过300万亿美元。联实集团(Lendlease)已将再生设计纳入其开发框架,将生态系统恢复和社区福祉视为长期价值驱动因素。

东京再生实验

在东京市中心,京桥生活实验室(Kyobashi Living Lab)项目正在将再生理念付诸实践。该项目使用食物作为生态、文化和社区之间的纽带,将公共食品活动转变为公民参与和信任建设的试验场。

《再生城市宣言》(Regenerative Cities Manifesto)呼吁城市在政治、生态、社会、文化、人文和经济六个领域实现城乡系统的统一。该宣言得到全球多个城市的响应,超过50个地方政府已加入循环经济行动实验室网络。

未来展望

到2050年,超过三分之二的人类将生活在城市地区。联合国人居署估计,到2030年,城市每年需要4.5-5.4万亿美元用于建设或升级具有气候韧性的基础设施。

泽俊和表示:"通过分享世界各地城市的最佳实践并培育创新生态系统,我们旨在加速再生进程。"罗弗西则强调:"再生是人类的新故事,是为人与地方的共同繁荣创造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