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4日,联合国迎来成立80周年。这不仅是一个值得回顾的历史性时刻,更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转折点。在这个诞生于战争废墟之上的全球合作项目走过八十载之际,我们正处于技术与生态的临界点——技术呈指数级发展,而地球生态系统却在加速恶化。作为最后一个未经生成式人工智能(Generation GenAI)浸染的世代,我们既面临重大机遇,也肩负着对下一代不可推卸的责任。
随着人工智能系统日益主导决策过程,人类正面临丧失自主思考和行动能力的风险。过度依赖算法可能导致人类判断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退化,这种"主体性衰退"(Agency Decay)现象值得警惕。
各类机构正在快速推进人工智能应用,却往往忽视必要的伦理框架和治理机制。这种重效率轻质量的做法,可能导致"劣质输入,劣质输出"的恶性循环。
人工智能领域的国际竞争正在加剧,各方争相追求技术领先地位。这种竞争导致仓促部署,忽视人文关怀和环境影响,威胁全球合作。
2025年行星健康报告显示,九大行星边界中已有七个遭到突破,包括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损失和首次突破的海洋酸化警戒线。
重新定位人工智能发展方向,构建公平、包容的混合社会。确保人工智能系统设计以增进人类福祉和地球健康为目标。
培养人类智能与人工智能的协同能力,强调互补而非替代的发展理念。
将修复和更新的理念融入各项政策,超越可持续发展,积极促进生态系统恢复。
选择权在我们手中,行动刻不容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