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流logo

黄旭华:三十载铸就中国核潜艇奇迹

求学之路与科研起点

1926年,黄旭华出生于广东省海丰县一个医生家庭。13岁时,他徒步从广东到广西求学,展现出非凡的求知决心。1945年,他以优异成绩考入国立交通大学(现上海交通大学)造船工程系,为日后的核潜艇研制奠定了专业基础。

核潜艇研制的开拓历程

1958年,黄旭华被调往北京,开启了中国核潜艇研制的征程。面对技术封锁,他创造性地提出"三面镜子"理论,指导团队开展技术攻关。在他的带领下,团队成功突破了水滴型设计、深潜试验等关键技术难关,实现了中国核潜艇从无到有的跨越。

无私奉献与家庭支持

为了保密工作,黄旭华隐姓埋名三十年。这期间,他无法参加父亲葬礼,也难以照顾家庭。他的妻子李世英默默承担起家庭重担,独自抚养子女,用无声的坚韧支持着丈夫的事业。

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

黄旭华不仅突破了核潜艇研制的技术难关,更注重培养科技人才。他设立"黄旭华科技创新奖励基金",鼓励年轻科学家勇于创新。他经常强调自主创新的重要性,认为关键核心技术必须依靠自主研发。

精神传承与时代价值

黄旭华的科学精神影响了几代科技工作者。他以身作则,展现了科学家的责任与担当。即便年近百岁,他仍坚守科研一线,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对国家的忠,即是对父母最大的孝"这一人生信条。他的故事激励着无数科技工作者继续为中国科技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