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的悲剧爱情电影《情陷南珠》(Raanjhanaa)以其令人心碎的结局深深印入观众记忆。如今,这部电影将以泰米尔语版本《安比卡帕西》(Ambikapathy)重返银幕,但这一次,故事将不再以悲剧收场。
艾洛斯传媒集团(Eros Media Group)在未经原导演阿南德·L·拉伊(Anand L Rai)知情或参与的情况下,使用人工智能技术生成了一个"圆满结局"重新发行这部电影。这一举动在业内引发强烈争议。
拉伊制片公司首席运营官哈里尼·拉克什米纳拉扬(Harini Lakshminarayan)指出,在排除原创作团队的情况下,将此举称为"尊重性的创意重新诠释"存在矛盾。她强调这凸显了在创意工作中使用人工智能时"迫切需要公平、透明的规程"。
导演M G斯里尼瓦斯(M G Srinivas)表示:"一旦签署合同,完全的权力就掌握在制片公司手中。"记者莫哈尔·巴苏(Mohar Basu)也直言:"你创作的知识产权已经不再属于你了。"这揭示了艺术家在严格商业合同下的困境。
艾洛斯传媒集团CEO普拉迪普·德维韦迪(Pradeep Dwivedi)称这是公司"探索性小步",并透露公司正在评估其3000多部电影库存,考虑进行类似的AI处理。他强调这不仅关乎重写结局,更是关于电影保存、更新的技术创新。
然而,原导演拉伊对此"心碎不已"。《情陷南珠》的力量在于其现实主义、宗教分歧、单相思等深刻主题,用圆满结局取代原有结局被视为对艺术真实性的背离。
人工智能已在电影界广泛应用,数字年轻化技术、声音克隆和AI辅助动画逐渐成为标准工具。但重写已完成作品的情感内核,则涉及更深层的伦理问题。
人工智能专家阿米特·谢思(Amit Sheth)强调:"我们的文化、语言和艺术中蕴含着大量情感。"这场争议不仅关乎技术与艺术,更涉及创造力能否与代码共存,以及在追求商业利益过程中如何保护艺术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