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夺宝奇兵:大轮回》(Indiana Jones and the Great Circle)的吉萨沙漠地下,我陷入了一场噩梦般的体验。在这片古老深渊的黑暗中,我只能靠一支打火机照明,小心翼翼地避免发出任何声响。危险无处不在,猎手发出的令人不安的咔嗒回声不断提醒着这一点。每当看到那个可怕的身影,我都会屏住呼吸。当我戴上印第安纳·琼斯标志性的软呢帽,开始这场由MachineGames工作室开发的冒险时,完全没想到会面对我最大的游戏恐惧,但在游戏20小时后,这正是我所经历的。
踏入这个地下洞穴系统的那一刻,不祥的预感就笼罩着我。随着深入,这种感觉愈发强烈。诡异的耳语声仿佛就在身后,或是在隧道中发出令人毛骨悚然的回响。挥之不去的跟踪感和黑暗密室中不怀好意的巨型守护者的追逐,让这里恍如地狱。
虽然我很享受《夺宝奇兵:大轮回》的游戏体验,但没想到这次环球历史探索之旅会唤起我在游戏世界中最大的恐惧——这种恐惧源于2000年代初期我尝试的一款PS2游戏。
如今我很少主动尝试恐怖游戏(《心灵杀手2》(Alan Wake 2)是少数例外)。在2000年代初期,年少的我却意外接触了生存恐怖游戏。这个改变命运的决定就是选择了卡普空(Capcom)的《钟楼3》(Clock Tower 3)。游戏讲述了少女艾丽莎收到不安来信后,为寻找失踪的母亲返回寄宿公寓的故事。
虽然对《钟楼3》的具体剧情记忆模糊,但游戏中的"大锤"(Sledgehammer)却让我终生难忘。这个体型魁梧、意图杀害玩家的追逐者,最令人绝望的是玩家完全无法反击或自卫,只能选择逃跑和躲藏。再加上恐慌值系统,整个体验充满了极度的焦虑。
每次遭遇追逐时那种无助感至今仍困扰着我。我的主编告诉我,这被称为"追逐恐惧症"(diokophobia),是一种相当普遍的恐惧。2006年的《克苏鲁的呼唤:地球黑暗之角》(Call of Cthulhu: Dark Corners of the Earth)更加重了这种恐惧。虽然我不敢亲自游玩,但仅仅是观看父亲游玩这款洛夫克拉夫特风格的第一人称恐怖游戏,就足以让我的恐惧感倍增。
如今在《夺宝奇兵:大轮回》中,面对蒙眼巨人时,我的心跳再次加速。但这次不同的是,我可以反击追逐者。尽管吉萨沙漠地下的经历令人不安,但扮演印第安纳·琼斯给了我勇气。我告诉自己,如果印第安纳能克服对蛇的恐惧,我也能战胜追逐恐惧症。最终,在屏息躲避和巧妙周旋后,我成功击败了追逐者。这次经历让我明白,即使带着缺陷和恐惧,我们依然可以成为自己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