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流logo

印尼雨林探险:17天寻觅罕见甲虫之旅

在地球偏远的森林中,我在印度尼西亚的塞兰岛(Seram)和加里曼丹岛(Kalimantan)度过了17天的科研探险。这是一次对耐心、毅力与自然热爱的考验。

探险筹备

5月,我开始联系专门研究甲虫的昆虫学家规划这次探险。甲虫占地球已知昆虫种类的约40%。抵达塞兰岛需要经过四次飞行和海上航程,整整耗时两天。

[原文图片部分保留...]

塞兰岛探索

我们的驻地是一座背靠森林、面朝大海的开放式小屋。前期探索发现了大型蜘蛛等常见昆虫。随后与昆虫研究员组成四人小队,深入森林腹地进行为期两天的野外考察。

陡峭的地形是最大挑战之一。在艰苦条件下,我们每天徒步超过8公里,终于发现了仅存于塞兰岛的德格鲁夫双栉甲虫(Duplipectus degroofi)。

森林生存考验

团队采用开放式帐篷露营,面对蛇类和毒虫的威胁。蝉鸣声高达108.9分贝,严重影响休息。经验丰富的研究人员和专家们展现了对森林环境的深刻理解。

哈图萨卡洞穴探险

第六天,我们挑战印度尼西亚最深的垂直洞穴——哈图萨卡洞穴(Hatusaka Cave)。12小时的艰难跋涉中,一位队员因接触有毒植物而受伤。在向导的帮助下,其他队员继续前进,终于在日落前抵达洞穴。

科研成果

第七晚的野外考察最为富有成效。团队架设灯光诱集装置,对夜行性昆虫进行系统研究和记录,获得了珍贵的科研数据。

探险收获

离开塞兰岛后,我们在加里曼丹岛继续探索,发现了与塞兰岛完全不同的生物多样性。这17天的探险不仅丰富了科研资料,更展示了自然界的神秘与壮美。

[后续图片部分保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