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对泰坦尼克号(Titanic)全尺寸数字扫描的详细分析,为这艘传奇邮轮的最后时刻提供了新的见解。这个精确的3D复制模型展示了1912年邮轮撞击冰山后断裂沉没的剧烈过程,这场灾难最终导致1,500名乘客丧生。
扫描结果首次清晰呈现了锅炉房的状况,证实了目击者的证词:由约瑟夫·贝尔(Joseph Bell)带领的工程师团队坚守岗位直到最后一刻,确保船上照明系统持续运转。数字复制品显示部分锅炉呈凹陷状,表明它们在沉没时仍在工作。船尾甲板上发现的开启状态阀门也证实,当时蒸汽仍在向发电系统输送动力。
伦敦大学学院(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的白正基教授(Prof Jeom-Kee Paik)领导的研究团队通过计算机模拟发现,船体在与冰山擦碰时,形成了一系列沿船体窄部分排列的破洞。虽然泰坦尼克号被设计为即使四个水密舱进水也能保持漂浮,但模拟计算显示冰山造成的损坏波及了六个舱室。
这艘沉睡在大西洋3,800米深处的沉船,通过水下机器人完成了全方位测绘。研究团队使用超过70万张从各个角度拍摄的图像,创建了这个"数字孪生体",该成果于2023年由英国广播公司(BBC)新闻首次向全球公布。
泰坦尼克号分析师帕克斯·斯蒂芬森(Parks Stephenson)表示:"这就像一个犯罪现场调查,需要在具体环境中审视每一个证据。"扫描显示了许多新细节,包括一个疑似被冰山撞碎的舷窗,这与幸存者描述的冰块进入船舱的证词相符。
这项扫描研究已被国家地理频道(National Geographic)和大西洋制作公司(Atlantic Productions)用于制作新纪录片《泰坦尼克号:数字重生》(Titanic: The Digital Resurrection)。专家们表示,完整分析这个3D复制品还需要多年时间,但每一次研究都在揭示这艘传奇邮轮的新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