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流logo

挪威重启冷战地堡应对俄罗斯威胁

每年有数十万至数百万游客造访挪威北部,但鲜为人知的是,在群山之中隐藏着一个秘密世界——存放着喷气式战斗机和核潜艇的军事设施。

冷战遗产

在冷战最紧张时期,这个人口稀少、多山的北欧国家建有约3,000处地下军事设施。这些设施可追溯至二战时期,当时挪威是希特勒大西洋防线的一部分。这些军事设施的存在几乎不为挪威公众所知。

重启关键军事基地

随着欧洲战事在乌克兰东部持续,挪威决定重启两处最具代表性的冷战时期地下设施。巴杜福斯空军基地(Bardufoss Air Station)和奥拉夫斯韦恩海军基地(Olavsvern)位于北极圈内挪威与俄罗斯边境附近。这些设施仿佛来自间谍电影场景,具备粗糙的岩壁、光亮的混凝土和先进的军事装备。其中,奥拉夫斯韦恩基地尤为引人注目,它开凿于山体之中,由约275米厚的辉长岩保护,配备了909米长的出口隧道和巨型防爆门。

现代化升级与战略意义

经过结构和设备升级的基地主要用于提升挪威F-35"闪电II"(F-35 Lightning II)战机的防护能力。俄罗斯入侵乌克兰的战事显示,即便是价值8000万至1.1亿美元的先进战机,在地面时也极易遭受成本仅300美元的"自杀"式无人机攻击。

奥拉夫斯韦恩海军基地的地理位置具有重要战略意义。该基地位于挪威海与巴伦支海交界处,控制着被称为"熊缺口"(Bear Gap)的关键水道——这是俄罗斯潜艇和军舰进入大西洋的必经之路。

全球地下设施发展趋势

挪威并非唯一重启冷战时期军事设施的国家。俄罗斯近年来已重启约50个分布在北极地区的冷战基地,瑞典海军也重返斯德哥尔摩附近穆斯克岛的地下海军基地。同时,中国和伊朗等国也在积极建设新的地下军事设施。

面临的挑战与未来展望

重启这些军事设施面临着巨大挑战,包括高昂的维护成本、设备更新和安全性问题。许多冷战时期的地下设施已改作他用或被废弃。然而,随着地缘政治局势日益紧张,这些设施的战略价值再次凸显。正如军事专家奥佐拉克所说:"面对突袭威胁,地下设施仍是最可靠的防护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