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最高法院正在积极推进人工智能技术在司法行政领域的应用。目前,AI技术主要应用于法庭听证实时转录、判决书多语言翻译等方面,以提升司法效率。最高法院明确表示,AI仅限于行政辅助功能,不会参与司法决策。
在印度这个多元文化国家,语言障碍一直是司法系统面临的重大挑战。为解决最高法院英语判决书难以被非英语使用者理解的问题,最高法院与国家信息中心(National Informatics Centre,NIC)合作开发AI翻译工具,将判决内容转换为18种印度本土语言,并通过电子最高法院记录(eSCR)门户网站向公众开放。
法律专家梅格纳·米塔尔(Meghna Mital)强调,在完全依赖AI翻译前需要进行深入研究。她表示:"无论是AI还是人工翻译,都存在出错风险。我曾遇到过法律术语被错误翻译的情况。"
最高法院律师库里亚科斯·瓦格斯(Kuriakose Varghese)补充说:"法律本身就是一种特殊语言。当判决被翻译成方言时,法庭上的专业论证往往难以准确传达。法官只签署英文判决,译文的解释权实际掌握在翻译者手中。"
截至2025年2月,印度最高法院积压案件超过8万起。为提高效率,最高法院与印度理工学院马德拉斯分校(IIT Madras)合作开发了AI缺陷检测工具,集成到电子归档系统中,可提前发现文件缺失等程序性问题。该系统已与200名最高法院注册律师(Advocates-on-Record,AOR)进行测试。
最高法院还在开发最高法院效率辅助门户(SUPACE)系统,用于协助法官进行案例研究和分析。不过,在确保数据安全和司法公正的前提下,AI工具的全面应用斯律师指出:"AI确实能提升效率,但关键在于翻译内容的选择和质量把控。我们需要耐心观察AI翻译模型的发展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