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历数年冲突后,俄乌双方在国际压力和调解努力下,终于释放出重返谈判桌的信号。尽管在领土和军事部署等问题上仍存在重大分歧,但近期动态显示双方正在探索可能的妥协路径。美国在其中扮演了关键的斡旋角色,而欧洲则试图在这场复杂的政治博弈中重拾影响力。
随着俄乌冲突在2025年持续,国际社会对局势日益担忧。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Zelenskyy)表示愿意在第三方调解下与俄罗斯展开新一轮对话。俄罗斯外交部长拉夫罗夫(Lavrov)也释放积极信号,强调对话渠道始终开放。
特朗普(Trump)政府采取了新的调解方式,选择利雅得作为谈判地点,显示了绕开传统盟友的策略意图。美国不设谈判前提条件,希望推动美俄直接对话,为和平进程创造更大空间。
欧洲国家积极寻求在谈判中发挥更大作用。法国总统马克龙(Macron)多次呼吁双方重返谈判桌,德国总理朔尔茨(Scholz)强调需要建立长期安全机制。波兰等东欧国家则主张在加强乌克兰防御能力的同时推进和平进程。
和平进程面临多重障碍。首要问题是克里米亚等领土争议,以及军事部署和安全保障机制的建立。此外,两国领导人都面临国内政治压力:泽连斯基需要平衡民众对领土问题的态度,普京则需要考虑国内强硬派的立场。美欧在调停方式上的分歧也为谈判增添了复杂性。